膽小勿入!外媒:美國死刑事故頻發 情節相當恐怖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道 石英財經網2月22日發表題為《美國自1776年以來處死犯人的各種方法》的報道稱,在2014年一系列死刑執行都出現事故後,美國最高法院同意審核一種常見的註射方法是否符合憲法。如果這種方法違憲,很多州將需要一種新的殺人方式。
猶他州已經提出一項議案,恢復直到2004年還在使用的槍決。處死犯人的“人道”方式或許並不存在,但如果各州都要考慮各種選擇,它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
對註射死刑的合法性進行審視是在死刑支持率明顯下降的背景下發生的。蓋洛普咨詢公司稱,1994年,80%的美國人支持處決謀殺罪犯,現在這個比例隻有63%。
但是,這個問題日益呈現兩極化。共和黨人更堅定地支持死刑,其他人則對這種作法越來越失望。
《恐怖場面:搞砸的處決與美國的死刑》一書的作者奧斯汀 薩拉特教授回顧瞭從1890年至2010年的死刑,他發現,在此期間,大概有3%的死刑處決出瞭岔子。而在實施註射死刑後,處決事故率進一步升至7%。
這些情況有的相當恐怖。《衛報》稱,2014年處決克萊頓 洛基特時,醫生在嘗試靜脈埋針時弄得到處是血。洛基特“呻吟,扭動,把頭和肩膀從輪床上抬起來說‘老兄!’”典獄官把洛基特的處決稱作“一團糟”。
美國不再對死刑犯實施絞刑、毒氣或電刑,也不大可能恢復這些方式。一個原因在於,各州現在都缺乏相應的專門技術:很多地方的絞架、電椅和毒氣室都經久不用或者已經毀掉。此外還有外觀的問題:有些方法比其他方式更麻煩。所以,回歸槍決似乎不大可能,甚至在猶他州也不例外。
【延伸閱讀】揭秘死刑犯:有的裝瘋賣傻 有的良心發現(圖)
2014年9月2日,黑龍江延壽縣一看守所內3名嫌犯殺死當班獄警,後攜槍並穿警裝逃跑,該事件引發瞭廣大關註。因看管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嫌疑犯,看守所嚴加把守的生活極少向民眾開放,這所高墻內的“特殊學校”因而披上瞭一層神秘面紗。
羈押在看守所的各類人員中,死刑犯是最難管理的一類。死刑的“執行”對死刑犯的沖擊很大,他們的神經極為敏感,或會因為無法接受“死刑”的判決而逃避現實,出現自暴自棄、消極對抗、暴躁不安、哄監鬧監的現象,甚至會產生自殺、自殘、行兇的念頭。
近日,記者來到黃埔區看守所,專訪該看守所麥副所長及死刑犯看管員、管教組組長肖清波,試圖揭開死刑犯走向人生終點的點滴故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黃埔區看守所外圍由鐵門高墻組成,讓人望而生畏。
揭秘
死刑犯怎麼看管? 看守所幹警24小時巡控
黃埔區看守所位於黃埔區紅山一路平頂崗,其斜對面就是武警訓練基地。進入後穿過看守所辦公區,一堵高約10米的高墻赫然在前,墻上犄角處還安置瞭哨崗,哨崗內武警荷槍實彈巡控。高墻正中還有一扇鐵門,有公安民警在把守,穿過後即到達看管人員的生活區。記者看到,羈押人員的監管區在生活區的後側,整個監管區都被高墻鐵網圍住,且一踏入生活區,便處於24小時視頻監控之下。
據悉,對於看守所幹警配備,1991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實施辦法》(試行)當中規定,月平均人犯數超過一百人,一般按百分之十五配備;大中城市看守所,一般按月平均人犯數的百分之二十配備。
黃埔區看守所幹警配備一般分為管教組、巡控組和值班組,管教組一般是一個人負責幾個監室,對監室進行管教,瞭解在押人員的思想動態及處理事務,下班後由值班組無縫接上,值班組每組人數各異,一般為6~7人。巡控組則負責24小時巡控,分4個班,每個班兩個人。
死刑犯戴腳鐐重點關押
區看守所一共有48個監室,按照規定,每個監室羈押人員在12人左右,死刑犯則被羈押在重點監室。在一般人印象中,死刑犯應該單獨關押,而事實恰好相反。麥副所長介紹,單獨關押死刑犯情況不好把握,且在人多的環境中,死刑犯的情況可以更及時地得到反饋。為瞭更好地管理死刑犯,重點監室由兩個監室合並而成。另外,死刑犯睡覺也需人值班看管,這樣可使死刑犯24小時處於監控之下。
據瞭解,重點監室內的其他關押人員,都屬於性格穩定,政治覺悟較高,比較容易管理的一類,這樣一來,讓死刑犯處於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可減少風險的發生。
不過,死刑犯關押不同於其他類型關押人員的一點就是,死刑犯還需要加戴腳鐐,並限制活動自由。麥副所長介紹,黃埔區看守所內的死刑犯要求“定鐐”,即兩腳戴上鐵鏈,鐵鏈穿過地面立起的環,死刑犯可活動的范圍僅有手臂展開距離。“吃喝拉撒都在這裡,需要有人伺候。”麥副所長說,死刑犯在大小便時會有人拿痰盂過來,需要洗臉則有人把臉盆端進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黃埔區看守所管教組組長、死刑犯看管員肖清波。
故事
走上刑場的死刑犯 裝瘋賣傻 精神鑒定成救命稻草
麥副所長介紹,黃埔區看守所去年共關押四名死刑犯,肖清波看管瞭兩名死刑犯,其中一名已由死刑轉為死緩,而另一名死刑犯王某,是看守所中最“臭名遠揚”的一個。
2011年11月,40多歲的安徽人王某,因感情糾紛將女朋友殺死。案發後,他在東莞被警方抓獲,並因故意殺人罪於12月18日關押在黃埔區看守所。關押期間,王某假裝自己患有精神病,拒不承認殺人事實。但後來經審訊,王某終於供認其犯罪事實。沒想到,在供認後,王某又後悔瞭,再次在監室裝瘋賣傻、辱罵管教及同監室人員、撕拉衣服、絕食等。
2012年,剛從部隊轉業而來的肖清波就接到瞭這個“燙手山芋”。接手後的一段時間,王某跟肖清波處於互相摸索的狀態,並沒有過多地鬧事。
同年11月14日,王某一審被判處死刑。為穩定王某的情緒,肖清波當晚趕到監室開導王某,並鼓勵他上訴。在一邊上訴的過程中,王某意識到,正常人需負刑事責任,精神患者或可免去刑事責任,精神鑒定成瞭他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王某繼續在監室裡裝瘋賣傻、絕食,他要讓大傢誤以為他是神經病,並多次提出要到醫院進行鑒定。不久後,王某做瞭一次精神鑒定,專傢給出的意見是王某精神正常,看守所知道王某的“心思”,並沒有給他第二次的鑒定機會。
良心發現 曾兩度捐贈困難兒童
因案件性質過於惡劣,2013年11月6日,二審裁定維持原判,當得知“死刑”事實無法改變後,王某便經常失眠、產生幻覺,於是向看守所裡申請提供安眠藥。為防止王某將安眠藥積攢下來用於自殺,肖清波專門安排瞭兩名同監室在押人員每晚監督王某的吃藥情況。
經最高院復核下來,王某已再無翻案機會,在肖清波等看管員的教導下,王某漸漸地接受瞭“死刑”的判處結果,安靜地等待執行期的到來。這段時間裡,王某情緒較穩定,同時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良心上過不去,打算采取一些行動來回饋社會。
一天在看報紙時,王某偶然看到一新竹靜電機出租個傢庭困難需捐助的女孩的信息,立即將該信息裁剪下來,交給瞭肖清波,並告知打算給這個女孩捐助500元,肖清波按照流程順利幫王某捐贈瞭500元。今年2月份,一條重癥孩子就醫需巨額醫藥費的新聞消息再次觸動瞭王某,他再次拿出500元讓肖清波轉寄給這個孩子。
“他有五個兄弟,一個姐姐,一個妹妹。”肖清波說,他們每月會寄給王某幾百元錢,這些錢王某平時用來購買牛奶、面包等食品。同時,黃埔區看守所規定,在押人員消費要“限高”,每個月消費不能超過500元,基於上訴原因,王某兩次捐贈都選擇瞭500元,這已是他所能捐贈的極限瞭。
執行槍決 死前一路“喋喋不休”
王某上“刑場”前的最後一晚顯得十分平靜。今年4月份,高院死刑復核結果下來瞭,王某因案件性質惡劣,維持原判,4月23日執行死刑。“臨刑台北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前一晚也沒告訴他,夥食、作息跟平時相同,不能讓他察覺出異樣。”肖清波說。
23日早上6點多,肖清波從傢裡拎瞭兩隻雞腿和一盒牛奶來到看守所,打算給王某一頓像樣的“斷頭飯”。“見到王某後,還是沒有跟他提槍決的事情,隻是婉轉地說給他換一個看守所。”肖清波說,兩人“心照不宣”,王某也知道“日子”到瞭。
從黃埔區看守所到死刑犯槍決地點,大巴開瞭40多分鐘。肖清波坐在王某旁邊,時不時給他遞上根煙。“犯下瞭這樣的錯誤,身體有病痛,今天解脫瞭,也算給死者一個交代瞭。”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王某一路“喋喋不休”,對看守所及看管民警兩年多的照顧表達瞭感恩之情。此外,他還簡單處理瞭一下“後事”:平時買的水果、方便面、牛奶、面包交代肖清波,要一一送給監室裡照顧他的好朋友。
早上不到8點,大巴到瞭死刑犯槍決地點,王某見到前來探望的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情緒再也繃不住,當場嚎啕大哭。從2011年關進看守所到2014年奔赴刑場,黃埔區看守所成瞭王某人生旅途中最後的驛站,肖清波等看管人員則陪伴瞭他走到瞭人生的終點。完成交付手續後,肖清波悄然離開,對於這個死刑犯,他感到惋惜,同時心裡感到一點點的不舒服。當天中午,王某被執行槍決死刑。(劉軍)
(2014-10-27 17:16:53)
【延伸閱讀】美國黑人少年被判死刑70年後昭雪 傢人稱正義遲來喬治 史蒂尼(資料圖)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外媒報道,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一位法官日前作出遲來的平反,撤銷70年前遭處決的一名黑人青少年的死罪。這名青年被控謀殺2名白人少女,經草率審判就被送上電椅處死,成為美國最年輕死刑犯。
據報道,喬治 史蒂尼(George Stinney)1944年遭處決時年僅14歲,他個子瘦小,體重隻有43公斤。據稱,史蒂尼坐上電椅受刑時,還得墊一本厚書。
南卡羅來納州巡回法院法官穆倫(Carmen Tevis Mullen)在29頁的判決書中說,史蒂尼遭起訴處決,“依據憲法根本違反正當程序”。他認為,最大的不公不義莫過於侵犯個人受憲法所保障的權利。
史蒂尼是在兩名11歲和7歲的白人女孩遭毆打致死並被棄屍溝渠後被捕,他隻受審一天,執法人員宣稱他招認殺害這兩名女孩,但法院記錄並沒有他的自白書。
雖然有位白人律師為史蒂尼辯護,但穆倫指出,律師似乎毫無作為。
全由白人組成的陪審團隻討論瞭幾分鐘就將史蒂尼定罪,他的律師卻未提出上訴,但此舉原本可以讓他暫緩執行死刑。
史蒂尼的傢人在事發後都逃離傢鄉艾爾克魯鎮(Alcolu),害怕在群情激憤的情況下會遭到報復。
他的兄弟姐妹如今都已70和80多歲,他們在一批台中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律師支持下,近年致力爭取重審此案。他的妹妹凱瑟琳(Katherine Stinney Robinson)對當地媒體說:“我覺得很激動,因為這是遲來的正義。”
(2014-12-19 07:54:10)
【延伸閱讀】民調稱約六成美國民眾支持死刑 支持率有所下降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道,盡管大多數工業化國傢已經廢除死刑,但是美國許多州仍然保留死刑。民調顯示,雖然美國公眾對死刑的支持有所下降,但是支持率仍然很高,大約在60%左右。不過,同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即使是死刑支持者也對司法制度的準確性和執行死刑的方式感到不安。
在得克薩斯州的亨茨維爾,每當監獄執行死刑時,死刑反對者通常都會到場抗議。得克薩斯州比其它任何一個州執行的死刑都要多,去年總共有16起。民調顯示,大多數德州人支持死刑。
達德利·夏普支持死刑。他說,死刑能夠確保殺人犯不能再次行兇,也能阻遏其他人行兇。他說:“關於死刑不能威懾任何人的證據並不存在,而死刑能夠阻遏一些人的證據卻是壓倒性的”。
夏普說,大多數被謀殺者的傢人都希望看到法律公正,但是死刑不會讓他們感到快樂,因為“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一次謀殺而失去一個無辜的生命,所以兩者都不好”。
休斯敦律師帕特·芒克斯反對死刑,認為死刑是由一個充滿瑕疵的司法制度來執行的。他說:“它假定司法系統是完美的,但是也許它並不完美。”
芒克斯列舉瞭新證據最終導致死刑犯獲釋的許多案例。他說,死刑是美國從一個早已取消死刑的國傢繼承的過時做法。他說:“死刑來自英國的普通法制度。在這個制度中,國王高於一切,民眾都是國王的臣民,國傢也屬於國王,所以生殺大權掌握在國王手裡,而不是民眾。”
12月初,一個上訴法院裁決暫緩執行被定謀殺罪的斯哥特·帕乃迪的死刑。帕乃迪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癥。
休斯敦律師凱思琳·凱瑟是帕乃迪的代理律師。她說,案子得到全國的關註,令人鼓舞。她說:“我們在停止執行死刑命令中看到的是美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我們不能對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執行死刑”。
得克薩斯州檢方認為,帕乃迪符合刑事能力標準。但凱瑟說,將這種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執行死刑,不符合大部分人贊同死刑的目的。她說:“我們應該將死刑留給最最惡劣的罪犯。問題是,當我們在選擇誰是這個最最惡劣的罪犯時,我們的標準並不一致。”
調查顯示,年輕受訪者傾向於對謀殺罪犯判終身監禁,而不是死刑;隻有不到一半的受訪者贊成對精神病患者執行死刑。
(2014-12-11 14:12:10)
【延伸閱讀】德媒:更重視安全 很多德國人希望國傢恢復死刑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道 德媒稱,一項調查表明,三分之一的法學專業大學生認為,對一些罪行來說,即便判處終身監禁也太過溫和。半數受訪者認為,為瞭拯救他人生命可以刑訊嫌疑人。還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甚至主張恢復死刑。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11月28日報道,這個調查結果令公眾疑惑:盡管發生在德國的謀殺和致死性案件不斷減少,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卻愈發希望國傢嚴刑峻法。
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態度顯然符合民意。在阿倫斯巴赫民意研究所開展的一項調查中,24%的受訪者支持國傢提取全民的基因樣本,以便更快地確定罪犯身份。25%的受訪者主張對重犯處以死刑。研究者認為,這表明德國人重視安全甚於愛自由。
阿倫斯巴赫民意研究所數十年來定期對死刑問題展開調查。在其首次就死刑問題展開調查的1950年,有55%的公民支持死刑。隨著社會日益自由化,支持者比例在上世紀70年代初降至較低的30%。2009年,該比例降至有史以來最低值17%,但在2014年又回升至25%。
瑙曼基金會下屬的自由研究所的所長德特馬 德林認為,這一數值令人深思,但並不出人意料。他解釋說,恰恰在危機時代,人們要求強化法律和秩序的呼聲高漲。德林說,歐債危機、烏克蘭危機、國際恐怖主義 德國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目前越來越不平靜。“德國人傾向於的那種極端的安全觀於是迅速流行起來。許多人因此渴望國傢采取雷霆手段。”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德國漢堡,發生騷亂的街頭。
(2014-11-30 10:21:37)
(原標題:膽小勿入!外媒:美國死刑事故頻發 情節相當恐怖)
一個農婦眼中的中國農村
一日飯後,飯桌上,與嶽母聊傢長裡短。主要是她說我聽,她用羅田方言(鳥語花香之“鳥語”),我用標準普通話。我聽不懂的,她就重復一遍。聊完一想,這些話題,雖是傢常,源於村鄰親屬傢庭瑣事,但又極有普遍性,件件事關國傢大事(如留守兒童),乃至國際大事(如全球金融危機)。
反駁對虐戀充滿偏見的文章
看到一篇寫電影《五十度灰》觀後感的文章,談到瞭人們還比較陌生的虐戀,其中充滿瞭對虐戀的偏見,全是道聽途說,想當然爾。由於對虐戀這一社會現象做過深入的社會學研究,並出版過研究專著《虐戀亞文化》,我感到瞭一種挑戰,如果不出來辯解幾句,難免以訛傳訛混淆視聽。
記住這個春節的變與不變
超過30多億人次千裡迢迢奔回老傢隻為和傢人團聚三五天的事實,體現的就是春節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之所以如此強悍,因為春節永遠是東方文明的一個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與精神載體。這一點,是永遠也不會發生改變的。
被時間打敗的故鄉
時間就這樣打敗瞭他們這代人,也打敗瞭故鄉吐故納新的能力。我一度以為,逃離農村的人們會擺脫被打敗的命運。她不知道,在故鄉被時間打敗之後,我和她都將成為回不去故鄉的人。
- Nov 01 Wed 2017 18:01
膽小勿入!外媒:美國死刑事故頻發 情節相當恐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